情景游戲是諸多游戲中最能激發(fā)寶寶創(chuàng)造性和培養(yǎng)寶寶社交技巧的游戲之一。游戲中,寶寶通過模仿大人的行為和相處模式,能夠表達自己對成人世界的理解,并且在小伙伴的合作與交流中,獲得成長和進步。對此國內知名早教專家楊健教授準備了幾種情景游戲,希望幫助夠寶寶開拓新的認知。
1、旋轉花朵,發(fā)出“拍拍”聲,這有什么作用呢?首先是使得寶寶一個十分重要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,那就是“動作求變”。
什么叫動作求變呢?即嬰兒有一個共同的需要,希望通過自身肢體動作,讓客體發(fā)生變化,如發(fā)出響聲,物體變形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有的孩子固執(zhí)把玩具往地上扔,扔了一個又一個,目的是聽到響聲,或者看到他摔碎了,當孩子轉動花朵時,居然發(fā)出“拍拍”聲,他會不停重復這個動作,這是有利于他手部肌肉發(fā)育的,這當然也是一種手眼協(xié)調的動作訓練。
2、搭積木
搭積木是中外兒童樂此不疲的游戲,好處實在太多,手眼協(xié)調,精細動作,形成“規(guī)劃、記憶、專注”的解決問題能力的三要素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這套積木是可以隨心所欲自由發(fā)揮的,樹可以豎起來,也可以平躺著組成由大到小的排列,更有創(chuàng)意的是,可以疊疊高,這無疑鍛煉了寶寶的抓握,組合能力,可以分組搭建,也可以整組搭建,有的還考驗孩子的平衡的掌握,例如弧形作底部的搭建。
孩子們可以利用這套多種情景積木的搭建,做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,那就是社會活動。周歲左右,只要家長能將這同齡伙伴邀請到自己家中,孩子們會在一起玩,剛開始的時候,他們還不善于合作,但可以各玩各的,叫平行游戲。平行游戲的意義在于他們可以通過模仿向同伴學習,到了一歲半以后,他們將由平行游戲過渡到合作游戲,即兩個在一起有商有量地搭積木,到了兩歲以后,便可進行集體游戲,即四五個、五六個孩子在一起玩,這實際上是“兒童社會化進程”的必經(jīng)之路。
3、形狀認知
將具有相同外形幾何形狀的積木放到相應形狀的孔內,這是讓寶寶通過自己親身體驗,達到空間感知的重要要素,即幾何形狀識別。幾何形狀識別是形成空間智能的基礎,三歲以前對幾個基本幾何形狀(三角形、圓形和方形)必須形成清晰地識別。
4、數(shù)學邏輯智能訓練
這里包括:一對一的概念,如一棵樹對一個樹樁;序列概念,從高到低,由大到小排列;分類,將不同顏色的積木分成不同的組(按顏色分類)將不同形狀的積木分組(按形狀分類);數(shù)數(shù),數(shù)一數(shù)各組分別有多少塊積木,這些都是鍛煉孩子對數(shù)的理解和判斷力。
5、平衡積木游戲
這些積木中有些弧線積木,正好鍛煉孩子的平衡覺和對手的精細動作的要求,必要時可以叫寶寶輕輕搖晃一下,試著不讓積木倒塌,這可以檢驗孩子在建構積木時的規(guī)劃設計是否合理。
6、釣魚
這是可以讓孩子形成靜態(tài)活動的條件反射的有利活動,因為不靜下心來,是釣不到魚的,而且如果進行的是合作游戲,還可以讓寶寶提高競賽意識,如何取得更高的效率。這項活動是最受寶寶歡迎的游戲。
7、玩具回家
當所有游戲都結束時,要進行“玩具寶寶回家”的活動,別小看這一細節(jié),這是一種養(yǎng)成良好習慣的養(yǎng)成教育,叫寶寶自己動手,將大小積木包括其他東西都一一置放在網(wǎng)兜內,蓋好活動板,這種儀式性的活動一定要進行,它可以讓寶寶遷移到其他類似活動中去。